在 2 月 27 日小米 SU7 Ultra 上市发布会上,价格公布后引发市场轰动,大量消费者被这一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所打动,纷纷下单预订。开售 10 分钟后大定突破 6900 台,2 小时大定突破 10000 台,截至 3 月 2 日 17:00,大定已超过 19000 台,锁单超过 10000 台,达成全年销量目标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车企高端车型的市场表现(基于 2025 年 3 月最新数据):
核心差异在于,小米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打破了“高价 = 高端”的传统逻辑。在成本控制方面,小米实现了自研 V8s 电机的量产化,降低了关键零部件成本。同时,借鉴消费电子领域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将超跑级性能下放至 50 万元区间,让我们消费者以相比来说较低的价格享受到顶级性能。
小米的成功印证“用户可感知价值”>“参数堆砌”的新法则。当传统车企仍在用千万级超跑证明技术实力时,雷军已将顶级性能 democratize(民主化)。这场变革的本质,是网络思维对制造业定价权的重新定义——不是“能造多贵”,而是“敢卖多便宜”。
比亚迪仰望 U9(168 万元)、极氪 001FR(76.9 万元)等车型延续了欧洲车企的经典策略:通过超跑级产品展示技术实力,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再以品牌溢价带动平价车型销量。
这种模式以象征性产品拉动市场认知,本质是对大众集团布加迪策略的模仿。布加迪作为大众旗下的超跑品牌,虽年亏损约 5000 万欧元,却凭借其极致的速度性能和顶尖的制造工艺,为大众集团树立了技术标杆,提升了整个集团在消费的人心中的科技形象 。
然而,这类车型因高定价、低销量难以盈利。以仰望 U9 为例,其月销量仅 300 台左右,在市场上的存在感较低。
极氪 001FR 同样面临困境,尽管其在性能参数上表现不俗,如搭载了高性能电机,具备出色的加速能力,但由于品牌认知度不足,花了钱的人其高端定位的认可度有限,导致销量未达预期。
这表明传统车企通过打造超跑级高端车型来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在市场接受度和商业盈利性方面存在挑战。
雷军将 SU7 Ultra(52.99 万元)定义为 “可量产的高性能跑车”,直接瞄准主流花钱的那群人。其定价策略突破传统超跑的价格锚点,例如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售价高达 181.8 万元,而小米 SU7 Ultra 以相对亲民的价格提供了相近甚至更优的性能。技术平权革命:小米超跑利润率仅传统车企1/10,行业暴利时代终结。
小米通过自研技术降本,如自主研发的 27000 转电机,相比同级别竞品电机,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9100 吨压铸系统的应用,简化了车身制造工艺,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以此来降低了生产成本 。
在营销方面,小米采用互联网式流量营销。在发布前期,通过预售价虚高后降价的策略制造心理落差。最初释放的预售价为 81.49 万元,而最终定价为 52.99 万元,巨大的价格差让我们消费者产生 “捡漏” 心理,刺激了购买欲望。这一策略成效显著,SU7 Ultra 两小时订单破万,证明其更符合中国花了钱的人 “超高的性价比高端产品” 的需求,成功在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实现了 “薄利多销” 的商业目标。
尊界 S800(100 - 150 万元)试图以 “技术对标迈巴赫” 冲击高端,但陷入两个困境:
品牌底蕴不足:奔驰 S 级历经 70 年迭代,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深厚的品牌文化和技术沉淀,成为全世界豪华汽车的典范,在用户心智中树立了不可撼动的 “身份象征” 标签。而尊界 S800 作为新进入高端市场的车型,缺乏类似的历史积淀,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花了钱的人其高端定位的深度认可。
营销策略失焦:尊界 S800 过度强调参数对比,甚至采用贬低迈巴赫等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凸显自身优势,这样的做法不仅未能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反而引发舆论反噬。
例如,在一些宣传中,对迈巴赫的某些技术和设计进行不恰当的对比和贬低,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认为其缺乏品牌应有的尊重和自信。
雷军在小米 SU7 Ultra 的营销中,通过 “战战兢兢” 式沟通策略,巧妙平衡用户共创与单向输出,构建了兼具信任感与参与感的品牌叙事。
2025年2月14日,小米SU7 Ultra以2分09秒944的成绩打破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量产车圈速纪录。保时捷随后通过官微祝贺小米,称“点赞中国制造”,并邀约“下一个赛道见”。雷军在发布会上坦言,这段回应他“反复研读超10遍”,认为保时捷展现了“国际大厂的格局”。
保时捷的文案被业界称为“教科书级公关”:既通过“致敬挑战者”展现包容性,又以“生于赛道”强调自身技术底蕴。
小米则多次公开表示向保时捷学习,雷军称“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品牌能与世界顶级品牌平起平坐”,这种“谦逊中的自信”成为品牌升维的关键,与华为刻意贬低迈巴赫形成强烈反差。
正如雷军所言:“SU7 Ultra的使命是让真正喜欢的人买得起。”这场较量不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中国制造从“追赶者”迈向“规则重塑者”的缩影。
雷军在发布会上主动透露 “女性车主比例远超预期”,这一数据背后是产品设计的针对性优化。例如,车内智能化妆镜根据光线自动补光、香氛系统与座椅加热联动等功能,直击女性用户痛点。通过公开用户画像数据,既展示品牌对细分市场的洞察,又引起用户群体共鸣,形成 “小米懂我” 的感知。这种数据透明化本质是反向共创 —— 品牌用用户行为数据反向验证产品策略,让用户感受到“我的需求被看见”。
雷军在直播中坦言“定价失眠”“担心用户不满意”,这种示弱姿态与传统车企 “技术权威” 形象形成反差。根据爱德曼信任度报告,企业家展现脆弱性可使品牌信任度提升 38%。用户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品牌决策的 “共情者”,甚至主动为产品背书(如女性车主自发传播化妆镜功能)。
首批车主专属的 24K 金车标并非单纯物质奖励,而是将其升华为 “科技领袖圈层” 的身份符号。这种设计借鉴奢侈品行业的 VIP 会员体系(如劳斯莱斯车友会),通过物理标识强化用户 “与众不同” 的优越感。限量 1 万台、雷军宴请车主等操作,进一步将购车行为从消费升级为 “阶层入场券”
围棋冠军柯洁自发购买 SU7 Ultra 并晒单,雷军以 “粉丝” 身份回应真诚邀请其体验赛道驾驶,双方围绕围棋与赛车的跨界对话引爆热搜。这种联动看似偶然,实则暗合两个逻辑:
反套路传播:否认商业合作 “剧本”,强调事件真实性,符合 Z 世代对 “原生内容” 的偏好。
圈层破壁:围棋(高智商群体)与电车(科技爱好者)的碰撞,触达传统汽车营销难以覆盖的增量人群。
网友评论:柯洁icon中午刚发的文说自己提了su7ultra,下午的时候雷军就出回应视频,说自己是柯洁粉丝,是个围棋爱好者,并邀请柯洁下赛道。
敢问全中国有哪个车企有这样的回应速度?估计打报告都要打一天吧?主要是这种抓热点的速度太强了,活生生把雷总干成全中国最强的自媒体!
全中国影响最大的,目前就是雷军了,不管是粉丝数还是互动率,遥遥领先其他车企!
都千亿身家了,却还007的作息,连周末都没休息,一个下午就跟制作团队拍出了回应视频,雷神不成功谁成功?
极氪 001FR 依赖吉利集团资源,但在智能生态整合方面存在不足。在车机系统方面,缺乏类似华为鸿蒙的车机系统,无法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流畅、智能、集成度高的交互体验。车机系统的功能相对单一,与手机、智能家居等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性差,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生态的需求。
尊界 S800 虽搭载华为途灵平台,但过度堆砌传感器,全车配备 4 颗激光雷达。过多的传感器不仅增加了车辆成本,使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由于缺乏对传感器数据的有效整合和优化算法,导致在实际使用中,未能充分发挥多传感器的优势,反而因系统复杂度过高,出现数据冲突、误判等问题,削弱了用户体验。这类车型往往陷入 “技术军备竞赛”,过于追求硬件参数的提升,而忽视了用户体验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跨领域技术迁移:小米将手机 AI 算法赋能汽车智能座舱,实现了技术的跨领域协同。例如,手机端成熟的图像识别算法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泊车系统,使泊车过程更加精准、高效,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对手机用户使用习惯和数据的分析,优化汽车智能座舱的交互界面和操作逻辑,让用户在车内也能感受到熟悉、便捷的操作体验。
供应链垂直整合:小米自研电机、电池技术,并与外部优质供应商(如宁德时代)形成互补。在电机技术上,小米通过自主研发提高了电机效率和性能;在电池方面,与宁德时代合作,确保电池的稳定性和高品质。这种垂直整合模式降低了边际成本,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损耗,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
数据驱动迭代:小米通过低价车型(如 SU7)获取海量驾驶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不同路况、驾驶习惯等多方面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小米对算法进行优化,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智能驾驶水平,形成 “销量 - 数据 - 技术” 正循环。例如,通过对大量用户驾驶数据的分析,优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决策逻辑,使其在复杂路况下能够做出更合理、更安全的判断和操作。
传统车企难以摆脱 “高端 = 高价” 的思维定式,而小米通过 “质价比” 重新定义高端:
用户认知重塑:SU7 Ultra 以 1.98 秒零百加速、1548 匹马力等参数对标百万豪车,但价格仅为竞品的 1/3。其性能表现超越了同价位段的其他车型,甚至在某些方面媲美更高价位的豪华跑车,打破了消费者 “高性能必高价” 的固有认知。消费者在体验或了解到这些参数后,会对小米汽车的性能实力感到惊叹,从而改变对小米品牌的认知,认可其高端定位。
品牌溢价重构:小米通过技术参数(如纽北赛道纪录)而非历史积淀建立高端信任。在纽北赛道的测试中,小米 SU7 Ultra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成果通过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迅速在消费者中引起关注。中国花了钱的人 “硬核科技” 有着较高的偏好,小米此举契合了消费者对科技实力的追求,让消费者基于产品的实际技术表现认可其高端品牌价值。
传统车企需平衡技术展示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以比亚迪为例,其仰望系列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如仰望 U8 的易四方技术实现了四轮独立扭矩控制,带来了强大的越野和脱困能力,但在市场销量上却不尽人意。比亚迪需要解决仰望系列 “叫好不叫座” 的困境,思考如何在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让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优化价格策略和产品定位。
奇瑞、东风等车企在智能驾驶技术下沉方面也需谨慎。例如,奇瑞在 5 万元级小蚂蚁车型上搭载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导航辅助驾驶)技术,虽然提升了产品的科技感,但可能导致品牌形象的稀释。消费者可能会对品牌的高端定位产生困惑,认为品牌在不同价位段产品上的技术差异不明显,从而影响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发展。
阶段化策略:小米先以 SU7(21.49 万元)建立口碑,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吸引大量消费者,积累用户基础和品牌声誉。在 SU7 获得市场认可后,再推出 SU7 Ultra 上探高端,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了品牌断层。消费者在体验过 SU7 的良好品质和性能后,对小米品牌有了信任,更愿意尝试其高端车型 SU7 Ultra。
生态化扩张:小米汽车与手机、家居生态联动,增强用户粘性。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小米手机远程控制汽车的启动、空调调节等功能;在车内,也能通过车机系统控制家中的智能家电。这种跨领域的生态融合,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使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感受到小米品牌的价值,从而增加对小米品牌的忠诚度。
高端品牌的终极竞争仍是文化认同。小米需补足历史底蕴短板,虽然小米在科技领域发展迅速,但在品牌文化沉淀方面相对薄弱。可以通过赛事赞助,如参与国际知名的汽车赛事,展示品牌的技术实力和运动精神;通过品牌联名,与知名时尚品牌、艺术机构等合作,塑造独特的文化符号,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
而传统车企需加速智能化转型,随着消费者对智能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车企不能仅依赖过去的品牌优势和技术积累。例如,奔驰虽发布了 “L2++” 级别的无图智驾全球首秀视频,但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优化方面,仍需加快步伐,避免陷入 “技术领先却输掉市场” 的陷阱,要更加关注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实际需求,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
小米 SU7 Ultra 的成功,本质是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汽车工业的降维打击:用流量重构品牌认知、用技术颠覆价格体系、用生态打破行业边界。而仰望 U9、尊界 S800 等车型的困境,则暴露出传统高端化路径的局限性 —— 过度依赖历史光环、忽视用户真实需求。未来中国车企的高端化竞赛,或将呈现 “技术普惠” 与 “文化深耕” 的双轨并行格局。
近日,成都春熙路百盛购物中心户外广告大屏上,一条巨型3D蓝色仿生蛇广告引发网友热议。该广告以高仿真建模,高度还原蛇类运动形态,令不少路过的游客和网友称奇。与此同时,部分天生惧怕蛇类的网友,也对这类刺激性较强的视觉内容出现在繁华商业区的适宜性提出质疑。
知情人回应娃哈哈为何找今麦郎代工 市场需求突增 内部产能不足 代工不到一年,今年4月已终止合作
#救援队回应福建8岁男童失踪 #孩子#孩子安全#社会百态#救援现场 不可能凭空消失!
继续出发,希望今天能有好消息#福建8岁男童走失最新进展 #救援队回应福建8岁男童失踪 #石谷解#救援队
#福建8岁男童在山顶失踪 孩子已经失联8天。们用行动传递自己的一份力量,依然不放弃,#搜寻 #石谷解 #福建8岁男童走失最新迸展
5月18日凌晨,浙江瑞安市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5月17日上午,网传马屿镇中心小学教师林某某惩戒学生行为的视频。
国宝归来,凌晨3时抵达北京!被美国人以拍照为由骗走,流失美国79年!其价值巨大、无可替代
5月18日凌晨3时55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终于回到祖国!1942年,帛书在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因此称为“子弹库帛书”,它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
5月17日,浙江瑞安一小学教师被指殴打10岁小学生,并把他抱到三楼窗口威胁要将其扔下去,引发全网关注。“现在家长已经报了警,教育局也介入了,也验了伤,是我的问题我不推卸。”